也因此,利用一些塑膠盒、丟棄的保特瓶,以及提供給孩子們的天然沸石以及活性炭濾材,讓孩子們小組討論發想,應該如何才能夠把水質淨化。
課程一開始先讓孩子們去查一下水質淨化的流程以及需要的濾料有哪些,並把淨化模型的草圖繪製出來。
而初步規劃完成之後,就要進行實做,這也是最困難的地方。
因為之前配合華醫孫逸民教授的兩岸中學生交流課程,也進行過一次,這次也將流程簡化許多,不過整個實驗室在實做的過程仍然是....濕答答。聽說,有一組差一點讓實驗室淹水了。
聽說這一組會讓實驗室淹水喔~~~
水月精心特調,加了墨汁和烏醋的污水~~
濾材:天然沸石、活性炭和蚵殼
聽說這一組失敗了三次,因為用紙箱去當作支撐平台,遇到水當然就軟化了。
組長,怎麼辦?淹水了啦!!
後記:
實做的過程會一直遇到很多大小不同的問題,包括:漏水、模型塌掉、水管堵住、水流不順、水流太快...等,而我也是希望孩子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並且更進一步的去想到"被污染的水要再淨化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啊!"。
也因此,這樣子小組成員合力製作水質淨化模型的過程,催生出了一篇國語演講的講稿。而這夏日樂學的課程,竟也又讓教育部決定來拍攝紀錄片,只是不巧的是剛好拍攝的時間是在颱風過後。不過,這都是課程旁支的部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最新留言